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般是一节课),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一、看看教学设计是否高效: 1 、教学目标定位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能确保教学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心中还要有个小目标:具体到这个单元,这节课。 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要心中有数,有侧重点。 《单元整理课》让教师们跳出课文,站在单元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不系统。 2 、环节恰到好处。 环节简单,训练安排科学合理,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文本不等于语文,文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 一定是真实的课。 二、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有兴趣: 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是否在动,心在动。对课堂有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是愁眉苦脸,哈提连天。 三、学生有收获、发展,教师有反思。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人得到相应进步。听、说、读、写,学习有好习惯。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 7:25 早读,我一般 7:10 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