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精确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2.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2.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 x 二 a 的形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可以用观察、估算等方法得到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如:4x 二 24(试:x 二 1,x 二 2,x 二 3,…,x 二 6,4x6 二 24,故 x 二 6 是方程 4x 二 224 的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但是像—1x-5=4 的方程的解该怎样得到?3所以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那反过来呢?)为了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二、研究问题,探索新知(一)等式的定义:像:m+n=n+m,x+2x=3x,3X3+1=5X2,3x+l=5y 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定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可以用 a=b 表示一般的等式。(二)实验演示 1:(探究等式性质)1. 提出给学生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可否从中发现规律,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观察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32•集体归纳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 11,就有“8—11=8—11”提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板书展示:等式性质 1)提出问题 2: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等式的性质 1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如果 a=b,那么 a 土 c=b 土 c字母 a、b、c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这里引入等式的两边可以加上一个式子,进而明确完善: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三)实验演示 2:观察下列实验,你又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