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1.1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及卫星大地控制网问题1:请简要回答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答:⑴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⑵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⑶环境条件。观测环视条件。⑷其他。考虑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情况。问题2:试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答:⑴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⑵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⑶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⑷距铁路200m、公路50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⑸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测的地点。⑹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距高压线100m以内及其他强磁场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上的地点。问题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资料。答:⑴地质勘查证明;⑵点之记;⑶勘选站址照片;⑷土地使用相关文件;⑸站址实地测试结果;⑹勘选技术报告;⑺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问题4: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主要精度要求。答:一等: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实现和维持我国三维、动态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精度和现势性。级别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mm/a)相对精度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A231×10-80.5二等: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重力测量技术,精华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提供起始数据。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2年。三等: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要;结合水准、重力测量技术,精华省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四等: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相对精度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B5101×10-750C10201×10-620D20401×10-55问题5:简述GPSC级网布设的基本原则。答:⑴GPS点在测区内应均匀布设,相邻间距不超过20km;⑵应尽量利用现有国家或地方满足要求的各等级控制点;⑶网中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小于6条;⑷应与测区及周边的国家AB级GPS控制点、国家及省级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进行联测;⑸均匀选择测区及周边的至少3个原坐标系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且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⑹GPSC级网观测方法可采用基准站网的观测模式、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问题6:基准站建设完成之后应进行哪些测试。答:⑴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⑵测试基准站与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⑶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⑷测试实时定位的覆盖范围和有效作业时间;⑸测试站网数据产品服务内容和精度指标,包括坐标框架、实时定位、快速定位、事后定位、卫星轨道、源数据服务等内容以及相应的精度测试;⑹测试其它内容。1.2GNSS大地控制网问题1:简述BC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答:GPS与大地控制网相对应: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图根等。等级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有效观测总卫星数观测时段时长采样间隔B≥10≥4≥20≥3≥23h30C≥15≥4≥6≥2≥4h10-30D≥15≥4≥4≥1.6≥1h5-15E≥15≥4≥4≥1.6≥40min5-151.3高程控制网问题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答:⑴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⑵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引起的误差;⑶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素引起的误差;⑷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等产生的误差。减弱方法:⑴严格控制观测时间,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