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额镜的使用法额镜的镜面是一个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镜,焦距约 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的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戴额镜和对光是耳鼻喉科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目的】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操作方法及步骤】1. 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2. 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注意事项】1. 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考核标准】10 分1. 额镜调节:2 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 2 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 1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 0 分)。2。戴镜:2 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 2 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 1 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 0 分).3.对光:4 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 4 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3 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 2 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1 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0 分)。4。姿势:2 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 2 分;姿势不正者 1 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 0 分)。II、前鼻镜检查法【目的】观察鼻腔各部分的结构,为鼻科基本的检查方法。【相关解剖】鼻腔由鼻前庭和固有鼻腔构成,二者以鼻阈为界。鼻前庭表面为皮肤,生有鼻毛,并富于皮脂腺和汗腺。固有鼻腔表面为粘膜覆盖,有内、外、顶、底四壁,内侧壁为鼻中隔,其前下方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称“易出血区”;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上、中、下三个鼻道,以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