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一种导师制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而,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而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订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针对学生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好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方案(包括教师指导方案),是提高教师有效指导的第一环节。一、主题活动设计的意义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的开发工作。它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了分阶段的预设,明确了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及各阶段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与方法、各个阶段指导和实施的要点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呈现形式之一,设计与制订主题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团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他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二、主题活动设计基本策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活动问题设计,只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奏”,更精彩的“主题曲”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项目/课题名称)、活动对象(年级/具体对象)、活动背景分析(学情和资源分析)、活动时长(总时长和每段时长等)、活动目标(一般是总目标,主要包括情感/能力/认知三维目标)、活动准备(教师和学生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师指导重点/实施建议)、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活动评价等。为了进一步加强主题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对每个主题活动过程的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还可以提出分阶段活动及活动时长、分阶段活动目标、分阶段活动过程、分阶段指导重点及分阶段指导方案等,来制订教师的指导方案。这样会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下面,就上述各主要部分设计作进一步阐述。(一)活动主题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首先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