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