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B 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C 操行评定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有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D 道尔顿制:针对传统教法的弊端,根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步调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F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的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G 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在发展内容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类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J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书。 绝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侠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