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 ●设计思想: 本节课共四目内容我对教材做了调整,把科举制一目删去,由于学生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太学”“ 了解程度的不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炒冷饭”现象,因此教学中采取以难点突破带动知识点的落实、以问题解决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Ⅲ第一个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在专题一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有出现,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课本侧重于理论的分析。所以在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与区别方面,本课“内容标准”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把第一目“焚书坑儒”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学习,教学重点放在第二目和第三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汉武帝兴办太学,把他整合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学情分析: 我校是自治区二类示范性重点高中。学生是在石嘴山市初中升学考试中属第二批录取,生源主要来自大武口区及矿区、附近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都有过 6至 8年的历史学习经历,相对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历史列入选考考试科目,学生入校的历史成绩并不理想;而从学生的个体来看,历史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高中的生源,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由于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石嘴山市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方法指导:1 启发式教学 2 历史规律方法总结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