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召开 90 周年遵义会议召开至今已经 90 年了。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 90周年之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遵义会议具有的历史地位、历史内涵和历史启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作出了郑重的结论。 1945 年 4 月 20 日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在同志所领导的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局会议上,得以胜利地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胜利地克服了坚持退却逃跑并实行成立第二党的张国焘路线,挽救了‘左’倾路线所造成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地解决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爆发”。 1981 年 6 月 27 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1 年 11 月 11 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可以看出,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高度肯定了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但每个历史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