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视解说词写作技巧谈 解说词是一种口头文学,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描述、叙说,通过词语的渲染来影响受众。电视解说词是一种重要的电视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它发挥有声语言的独特优势,对电视节目中风光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能否驾驭掌握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技巧,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优劣成败。 一、明确定位,取长补短是发挥电视解说词优势的前提 严格说来,电视解说词的创作并不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的说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电视是多种艺术元素和表现技巧的集合体,就语言特性来说,电视解说词永远不是独立的艺术,它的生命与画面、音响等元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复合语言。”(1 ) 在这种复合语言中,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解说词虽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它是对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观众可以通过解说词把画面感觉同听觉感受相衔接,对不断发生变化的画面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充分领略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这种引导,使观众顺利进入特定的画面情境和氛围之中,体会电视编辑的主题内涵。 纪录片《北京有群新桥人》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又是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赶早市的新桥人又上路了。这是一条不安份的山里人追赶时代节奏的路,一条将贫困封闭的山乡与富裕文明的都市从此接轨的路,一条充满阳光的路。无论今后这些新桥人留在北京也好,回家乡开拓新天地也好,也无论今后中国市场经济的风云如何变幻,相信我们这些新桥人,永远会是黎明即起的赶早市的人。”这段解说词中,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引导观众看画面——新桥人到底干什么引发了记者如此的感慨 ?二是吸引观众看画面——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同时将勇于走出封闭山区、站在市场经济前沿大胆实践的新桥人比作“永远是黎明即起的赶早市的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息息相连,相互映衬。解说词与画面不仅要“形合”,更要“神合”,使之成为水乳交融的内在统一体。实践证明,好的解说词可以进一步开拓电视画面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推动电视画面的视觉内涵更深刻地阐发出来。 同期声是指现场采访时被采访者所说的话,也包括被采访者和记者之间的现场交流。经过精心选择的同期声往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