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原则简介 目标管理是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毕竟,没有目标你是无法考核员工的。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 Peter Dru cker 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该书于1954年出版。 根据 Dru cker 的说法,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 (Activ ity Trap),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 MBO 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企业战略规划不能仅由几个高管来执行,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这将更有利于战略的执行。另一个相关概念是,企业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绩效系统,它将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作。 由此,可以将目标管理视为Valu e Based Management(价值管理)的前身。 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 情 ,每 个人都有过 制定目标的经历 ,但是如 果 上 升 到 技 术 的层 面 ,经理必 须 学习 并 掌 握 SMART 原则。 所谓 SMART 原则,即 是: 1. 目标必 须 是具 体 的(Specific) 2. 目标必 须 是可以衡 量 的(Measu rable) 3. 目标必 须 是可以达 到 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 须 和其 他目标具 有相关性 (Relev ant) 5. 目标必 须 具 有明确的截 止 期 限 (Time-based) 无论 是制定团 队 的工作目标还 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 须 符 合 上 述 原则,五 个原则缺 一不可。 制定的过 程 也 是自身能力 不断 增 长 的过 程 ,经理必 须 和员工一起 在 不断 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 程 中共 同 提高绩效能力 。 特 别 注 明: 有的又 如 此解 释 此原则 — — S 代 表 具 体 (Specific),指 绩效考核要切 中特 定的工作指 标,不能笼 统; — — M 代 表 可度 量 (Measu rable),指 绩效指 标是数 量 化或 者 行为化的,验 证这些 绩效指标的数 据或 者 信 息 是可以获 得 的; — — A 代 表 可实现(Attainable),指 绩效指 标在 付 出努 力 的情 况 下 可以实现,避免设立 过高或 过 低的目标; — — R 代 表 现实性 (Realistic),指 绩效指 标是实实在 在 的,可以证明和观 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