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 了解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的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3•结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JtSfiB 主学习认知顶习肛疑f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表现东亚①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②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东南亚①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印尼的斗争第一阶段(1)建立政党:1920 年,印尼共产党成立(2)概况:1926—1927 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3)结果: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第二阶段(1)建立政党:1927 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被称为“印尼国父”(2)概况: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3)结果: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 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体现了斗争的革命性和策略的现实性(2) 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G)过程第一阶段(1920—1922 年)① 起因:阿姆利则惨案② 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第二阶段(1930—1934 年)①斗争要求: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②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