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重点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一词源远流长。“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的认识和把握。如荀子曾支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仪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的道德。 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论述,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决定的;其次,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再次,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实施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个领域。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 (1)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2)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2.道德能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 (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2)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三)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等评价,通过评价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道德评价具有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二、职业道德 (一)职业★★ 职业,简单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