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八部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 、电泳的原理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中,主要是根据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的数量及其在分子表面排布的不同来对它们进行分离和鉴定。电泳现象早在1809年就被发现,但将这种现象用于生物化学领域却萌芽于十九世纪初,1907年,有人曾研究过白喉毒素在琼脂中的电泳;1937年,瑞典的Tiselius建立了“移界电泳法”(moving boundary EP),成功地将血清蛋白质分成 5个主要成分,即清蛋白、α1-、α2-、β -和γ -球蛋白。其后的几十年,电泳技术发展很快,各种类型的电泳技术相继诞生。以所采用的固体支持物区分,有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纤维素或淀粉粉末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 表1 电泳技术的种类 类 别 名 称 型 式 不用支持体的 电泳技术 1. 1. Tiselleas 式微量电泳 2. 2. 显微电泳 3. 3. 等电点聚焦电泳 4. 4. 等速电泳 5. 5. 密度梯度电泳 属自由电泳 用支持体的 电泳技术 1. 1. 纸上电泳 2. 2.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3. 3. 薄层电泳 4. 4. 非凝胶性支持体区带电泳支持体有:淀粉、纤维素粉、玻璃粉硅胶、合成树脂粉末 5. 5. 凝胶支持体区带电泳 (1)淀粉胶 (2)聚丙烯酰胺 ①圆盘电泳法 ②平板法 ③SDS-凝胶电泳法 (3)琼脂糖凝胶电泳 (4)琼脂凝胶电泳 包括常压、高压电泳 (水平式或垂直式) 水平式或垂直式 (平板法、柱形法及线丝法) 垂直式(柱形法) 垂直式或水平式 垂直式(测分子量) 平板法或柱形法 (如免疫电泳) 其他用法 1. 1. 双向电泳 2. 2. 电泳—层析相结合 3. 3. 交叉电泳纸 4. 4. 连续低电泳 等;以电泳形式区分,有在液体介质中进行的,有将支持物做成薄膜或薄层的,有板形或柱形的等(表1)。电泳由于与光学装置、自动记录仪及自动部分收集器结合,又组成了等电点聚焦仪、等速电泳仪等等,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是在毛细管中装入缓冲液,在其一端注入样品,在毛细管两端加直流高电压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这些都极大地发展和扩大了电泳技术的应用范围。 电泳按其分离的原理大致可分为四类:区带电泳(zone EP,ZEP)、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P,MBEP)、等速电泳(isotachophoresis,ITP)和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现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