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本班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 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能力目标: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推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教材准备2 分硬币 1 个,小正方体 2 个,回形针 5 枚, 1 元硬币1个,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课题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2 明确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 预期效果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日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二、拓展教学任务一(一)任务呈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克”。(板书: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 g 表示,(二)自主学习1.感受 1 克重的物体(1)拿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掌心认真掂一掂,感觉一下 1 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2)这个 2 分硬币的质量就是 1 克。板书:1 克(1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