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等等,据统计,本文的四字词语不少于 24 个。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稳固所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力量。因此,读了课文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这些词语。 案例描述 师:课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觉察了吗?以小组为单位,先读一读每个自然段的,再用浪线划出每个自然段中的词语且理解他们的意思,然后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进行小组活动。 师参加其中的商量 。 师:找好了吗?老师请各小组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留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假如没有其他小组得帮他补充。 生汇报。 第一组 生 1:我读第一节。 生 2:我们小组划出的词语有“博览群书”、“刻苦好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 生 3:经过我们小组的商量 ,理解了词语“家境贫寒”,它的意思是家里穷,本文中指谈迁的家中很穷,没钱买书。 生 4:正如其次小节所写的“家徒四壁”,他的'意思和家境贫寒一样。 生 5:我们小组对“翔实可信”这个词语不理解。 师:其他小组有同学理解这个词语吗? 生 6:我认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具体而的确,可以信任。就是指谈迁编写的《国榷》很具体,很真实。 师:理解的不错。请其他小组连续汇报。 ………… 案例评析 合作时,小组成员都能主动参加,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很好地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在小组内,组员间的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相应的任务,在汇报时都一一表达了。但是合作时学生只抓住了四字词语,老师忽视了本文的其它词语,如“撰写”、“诞生”等词语。还有老师第一课时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导致理解课文内容时有了确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