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伽蓝色的东坡

伽蓝色的东坡_第1页
1/2
伽蓝色的东坡_第2页
2/2
伽蓝色的东坡-关于苏东坡的作文 700字 晨光微亮,佛寺生辉,这位初次被贬谪的迷惘的文人,在阵阵晨钟的指引下朝着林木茂盛的山坡深处走去,那里,或许成为他此后的归宿。 初入佛寺,那年,东坡 21 岁。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连连给亲友写信,却了无音信后,转向了宗教,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向往心神的安宁。“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佛教讲究的空虚与无我境界,使苏东坡在如此的境遇中,得到一丝慰藉。不久,他便与僧人一同吃饭,一同在山楂树下散步。此时的东坡,已放宽了心态,能平和的对待更多的人和事,同时,伽蓝色的种子也在他的心中生根。 东坡的佛,并非超凡脱俗,相反,他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人间疾苦。 黄州,深夜与僧人促膝长谈,对小僧人无意间炸糊的面团,他赞不绝口,欣赏之余,他首先想到的是分享给老百姓,于是次日就照做了。 京城,他反对王安石新政过于激进,又劝阻司马光的旧法过于保守,他不能融入朝廷,只因他们眼中未曾有过平民。 惠州,他目睹百姓因疾病和贫困而死去,发奋学医,推广医学,救助众多百姓。 东坡有的,是佛的慈善,他仁慈济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充满着他的内心,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潇洒心态却又同时在这位诗人心中存着,他欢乐,豁达。诗中,生活中充满了热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既有佛家的超凡,又有无比的乐观。 林语堂道说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而东坡也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种对人类的大爱,如同无形的羁绊,让他在官场上寸步难行,他内心只有一个牵挂就是对百姓的担忧。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是他内心向往的解脱,可人间的不得不令他放弃这样的念头。 于是,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脚步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留下的政绩只围绕着两个字——平民。 一座座东坡祠堂建起,东坡在人们的心中,已立地成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伽蓝色的东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