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爱国主义人物事迹 典型的爱国主义人物事迹 1 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得兴办各种事业,就需要各种有用的人才,所以进展教育、培育人才是最重要的。爱国的人们看清了这一点,有许多人热心办教育,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突出的一个。他在新加坡创办橡胶等实业,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后,首先就想到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出力,于是在家乡厦门,他出钱兴办了几十所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有大学。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办学校是国民的天职。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想法,他把办企业挣得的钱大部分用在办教育上。为了兴办学校,他毫不吝惜家财,而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1932 年,他的企业受到冲击,收入减少。一家外国企业集团想乘机把他的一部分企业收过去,条件是不再出资办学。陈嘉庚断然拒绝,说:“我宁肯让企业倒闭,也不停办学校。”后来,企业被迫停产,他仍然尽力筹集资金,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在陈嘉庚的努力下,厦门的教育十分发达,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这位爱国华侨在他临终时留下遗嘱:把自己私人的 300 多万存款全都捐献出来,作为办学经费和兴建华侨博物馆,一分钱也不留给子孙后代。 典型的爱国主义人物事迹 2 彭湃,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 1896 年 10 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 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1 年 5 月回国后,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讨论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2 年 5 月,与杨嗣震、李春涛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组织。1922 年夏,他只身深化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农民起来,开展农民运动。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也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毛泽东对海陆丰农民运动给予充分肯定,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 1922 年 7 月,彭湃和张妈安等 6 人成立海陆丰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从此点燃农民运动的火种。1923 年 1 月,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为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定了会旗,起草了临时简章、章程。农民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进展,同年 7 月,扩展到陆丰、惠阳等 10 县,彭湃相继组建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 1924 年 4 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