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我学会了……》教学反思习作课一直都是我最头疼的,学生在文章中总是“无话可说”,要求三百字以上的作文,有的只能写到一二百字就没内容了,还有的孩子为了凑字数,把同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了一遍又一遍,对此,我一直以来的看法是,学生不会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把事件的细节和自身的感受写出来。 在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对本领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之后,让他们定好一个自己准备写的本领,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这样的顺序组织文章:学习本领的起因——学本领的过程——学本领后的感受和体会,之后我出示范文,让学生具体感受这三步内容在文章里的体现和写法。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给一篇范文纠错,错误的类型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顺序的错误。我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在习作中粗心的现象。 这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学习本领过程的具体描写,把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假如对这部分一略而过的话文章内容肯定不够丰富,字数也很可能达不到要求。 中心校刘校长白忙之中到各所学校听课视察,我有幸被校长听课,听的正好是这节习作课,因为之前刘校长并没有打招呼,来得有些突然,所以刚开始我有些紧张,但是随着内容的步步深化,我慢慢的放松了许多。课后刘校长针对这节课和我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和我看法不同的是,刘校长认为学生在习作中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学生在经历某一件事时根本没有太注意其中的过程,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最后的结果上,所以假如被要求写出学习某一个本领的学习过程,他们就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对此,校长给的建议是,课前布置一个让学生观察和回想自己学习某一项本领时的具体过程,为这节习作课的主要内容做好准备。因为习作课是分两节进行的,刘校长建议我在下午学生的草稿交上来之后好好分析一下,看学生的作文写得到底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同时考虑一下上午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下午第二节,学生作文草稿陆续交了上来,一些聪慧的孩子巧妙的改写了上午我出示的范文,写出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有的孩子是真的写了自己学会的某一项本领,开头的起因和最后的感受、体会写得都很好,可是在中间过程的部分却写的太少,最典型的是刘凯的。刘凯的作文一直都写得很棒,他是那种对于语言和文字比较有天赋的孩子,写的文章读起来很有味道,在同龄人中显得很出众。这次他的习作题目是《我学会了打乒乓球》,开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