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1/12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2/12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3页
3/12
渔歌子教学设计 第 1 篇:渔歌子 教学设计 1.2.3.4. 预习单 把《渔歌子》读流利,根据注释了解“箬笠”、“蓑衣”和“鳜鱼”。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西塞山前的美景。 你认为“不须归”的原因是什么? 用笔画一画西塞山前的美景。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渔歌子》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借景抒情,是首抒情诗。既然是抒情诗,就要关注诗人内心的情感。所以,在对教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读懂诗人在词中所描写景物的意象,把诗所描绘的意象呈现在学生的心中,以情悟情,以心契心。让学生在浑然一体的强烈情境中,通过朗读,通过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和那种悠闲自得、淡泊不争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诗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通过想象画面感悟词的意境美。 3.通过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经典诗文之美。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悟不须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入手,走入《渔歌子》 1.师生共同吟诵《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自然走入《渔歌子》。 2.介绍词牌名,了解张志和名字的由来。 二、读出词的味道 1.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 3.请学生读词,相机解释生字词。 4.师范读,知道学生根据平仄读出词的韵味来。 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美 1.师配乐范读,生闭眼静思,想象画面。 2.师生共同沟通,相机指导朗读。 3.感受作者休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生活。 4.请学生把整首词的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5.再读渔歌子,感受这份悠闲自在的美。 四、引词对答,感悟“不须归” 1.出示张松齢的词,师生互答。 2.说说作者为何不须归。 五、结合作者生平,深究“不须归” 1.感悟张志和淡泊名利的心。 2.再读《渔歌子》。 六、对比阅读,感悟作者的内心 1.出示《江雪》,想象两者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由景悟情,体会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