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历史文化 红茶的历史文化 导语: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合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枯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有名,2024 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常常,手握一杯温热的红茶时,杯中流溢的甜香,在充分调动嗅觉神经的同时,更牵惹着蠢蠢欲动的味蕾。当唇舌触碰到温润的茶汤时,胸臆间便生发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闭目凝神,静静享受它的芳香甜醇,时空仿佛也发生了转换,袅袅茶烟升起,飘漂浮荡朦胧迷离中,心开始穿越,似乎回到 4 个多世纪前的武夷山,静谧的山村里飘来一阵熟识的香气,沁人心脾。这是一种曾让很多人为之倾倒的芳香,它曾书写了历史,也曾改写了历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这一枚小小的香叶,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传奇,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秀丽的错误。武夷山民把它从茶树上采下,原来是要做成绿茶的,可是因故没有准时付制,芽叶全都发热变红,"变质'了!这可愁煞了山民,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并砍来松柴熏焙。这些"变质'的青叶做成茶后,乌黑的茶色看起来不甚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与鲜翠的绿茶不行同日而语,但它却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松香,而且尝起来隐约间有类似于桂圆汤的味道。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泡红茶正山小种。山民们顾不上多想,怀着忐忑担心的心,将茶拿到茶行去卖。他们原以为茶商在试过这种怪茶之后会拒绝收购,可万万没有想到,茶商竟奇迹般地照单全收。殊不知,在人们惊喜与讶异的背后,属于它的辉煌时代正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 果不其然,在 17 世纪头十年的某一天,风鼓满帆的荷兰商船第一次带着它从中国漂洋过海,在欧洲大陆上了岸,欧罗巴人都称它为"武夷茶(Bohea)'。后来,它被装入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妆奁中走进了白金汉宫,以它与生俱来的非凡魅力制服了正在用铁蹄制服世界的英国人。当英国人正沉迷于扩张殖民地的时候,却发觉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来自东方的琥珀色液体,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布衣草民,几乎每天都在期盼着大本钟在下午 4 点准时敲响,然后停下手中全部的工作,沏好一壶茶,拈起一枚点心,揉入一缕阳光,消遣午后时间。此外,"武夷茶'还通过万里茶路运往俄罗斯的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