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课文选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 60 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3.领悟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读人物语言,体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设计理念: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始终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在读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鉴于以上认识,本课教学,确定以读为主线,以人物语言为切入点,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紧扣教材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学生疑点,创设情境,始终置学生于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场,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反复研读、细细揣摩,在充分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走进船长的精神世界,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层层推动的读书活动中,逐步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疑难点也就在不断深化的沟通、对话与朗读中不攻自破。设计思路:从故事入手,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进入初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遇险——救援——殉职”。从“险”入手,紧扣人物语言,让学生动情自读,品味领悟,体会文章紧张的情节,并借助媒体、模拟人物角色说话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激发内心情感。读出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神。努力以各种形式的读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震撼心灵,升华情感。最后通过“写话”这一环节的设置,实现感悟积蓄到倾吐的情感渲泻。 教学过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