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调研报告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进展和民族复兴。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越来越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隐患。未成年人犯罪有其自身特点,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对其犯罪行为不能仅仅严厉打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成为法律的宗旨和社会的责任。笔者在 XX 市 XX 区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实证调研,分析犯罪特征,透析原因并寻找对策,努力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滋生和蔓延提供参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 (一)年龄状况 图 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分布图 本次调研收集自 20**年至 20**年 3 月份的数据,XX 区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66 件。在调研中发现,未成年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占总数的 93%,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占绝大多数。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 17 岁年龄段,其次是 16 岁年龄段,个别未成年人年龄在 14 岁和 15 岁年龄段。 (二)涉案罪名 图 2:未成年人涉及案件类型 主要涉案罪名集中在侵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犯罪,包括抢 劫罪 11 件、盗窃罪 13 件、故意损害罪 4 件、强奸罪 7 件以及寻衅滋事罪涉案 20 件。主要罪名以寻衅滋事罪和盗窃、抢劫罪为主,其中寻衅滋事罪占 %,盗窃罪占 %,抢劫罪占 20%,强奸罪占 %,故意损害罪占 %。 (三)职业分布情况 图 3:未成年人职业分布情况表 犯罪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占比重较大,达到 %,并且大多数为非在校生,占总数的 93%。职业以农民、农民工和无业人员为主。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呈现群体性、团伙性犯罪趋势 未成年犯罪多采纳共同犯罪形式,采纳群体殴斗、群体站场造势等形式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群体性、团伙性犯罪趋势明显,区别个体犯罪的特征,此类案件中,共同犯罪未成年人大都具有相同的年龄,相似的成长环境,共同的心理特质,因而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和认同感,极易形成结伙之势,进行共同犯罪。如潘某某和马某抢劫一案中,二人合伙将被害人王某骗至偏僻地点,用暴力手段抢劫王某财物。再如,孙某某、杜某某、赵某和王某在学校结成小帮派,王某在校外被苗某殴打,孙某某等人伺机报复。某日,孙某某被人告知苗某出现在某 KTV,孙某某召集杜某某、赵某和王某等人赶到 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