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信息化给高校人事管理带来的变革及启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人才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人事管理信息化是推动高校人事改革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人事业务的法律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快速响应变革的要求。这将成为当前和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给高校人事管理带来的变革 笔者通过调研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人事信息系统的推行,发现各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正给高校人事管理悄然带来变革。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带来管理观念的变化 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是要为管理提供服务。在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管理的服务职能凸显,更加强调人本管理。 1。人事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人本管理的可能性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大体上由人事档案管理、学院部门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这十大功能组成。[1]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高校开发了自己的人事管理系统.在人事管理系统中,教职工可以选择性地看到自己的基本信息,可以在线提交业务并随时关注业务的流程动态,可以看到考核以及绩效评价的结果,相关的通知公告也可以在人事信息系统中一站式获得。这种沟通与沟通的直接性以及获得信息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教职工参加管理的幅度。在教职工参加管理的过程中,用价值观来培育和强化教职工的归属感、满意感、成就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激发了教职工的进取心和制造性,为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开辟了通道.[2] 2.人事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人事管理不只是人事部门的管理,而是一个实现学校整体进展蓝图的工具。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实现学校的总体进展目标与规划,体现各学院、各部门的进展方向与重点,实现教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人事管理要制造条件支持学校各学院、部门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参加,提供信息沟通与沟通的平台,进展以教职工为中心的激励、创新和参加的人事管理环境。 信息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互动、多方位、专业化的方向进展,促进了全员参加管理,形成了新的互动管理的局面,人本理念逐步提升,在管理过程中更强调“关怀人、理解人、尊重人、保障人”.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带来管理机构的重组 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