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第 6 单元 第 14 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潍坊一模)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本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应了不结盟运动( )A.规定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但愿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寻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解析] 本题考察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A、D 两项波及政治领域,没有体现国际经济领域,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排除 C 项。故选 B 项。[答案] B2. 1970 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公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达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进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初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公约组织解体D.有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析] 本题考察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欧洲共同体的扩大不包括波兰,排除 A 项;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投降就被确立为战败国,排除 B 项;华约 1991 年解体,排除 C 项;联邦德国属于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阵营,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勃兰特的举动有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答案选 D 项。[答案] D3.(·吉林试验中学一模)新华网刊登《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苏联解体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解析] 本题考察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一种阶段“界线分明”显然是指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世界变平”应指两极格局结束,故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A、B 两项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出现的,当时还是处在两极格局对峙时期;D 项是说的经济方面,和材料国际关系联络不大。故应选 C 项。[答案] C4.(·西安五校一模)近 5 来发生过三次构造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 15 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一超多强格局形成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各国势均力敌[解析] 本题考察现代国际关系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