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讨论阶段性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讨论"是我校于 2024 年 2 月向滨城区教研室申报并立项的教研课题,本学期刚刚开始讨论,计划于 2024 年 9 月完成。一、课题的必要性论证: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作业,必须强调其实践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制造过程.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它应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假如说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当前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3)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4)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从作业评价上看,评价方式单调,等级走过场,评语刻板教条,没有感染力……如此等等,这些都将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日,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老师在评价作业时,最好采纳怎样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鉴于此背景,我们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优化作业要求、优化作业评价,整合成语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欢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着眼于未来,真正为学生进展而去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与评价,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进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坚韧的意志,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讨论》这一课题。 2、国内外讨论现状分析:(一)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