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促进全程育人、数学课程育人.“用教材教”再其次是让学生把握教材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把教材“读薄”.“点评”,指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在这个环节中,宜学生先说,教师“断后”.通过评价学生的观点,肯定学生进步,激励学习行为;通过捕捉学生某个或几个“基本点”,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小结,凝练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把教材“读薄”,使教材成为他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凸显数学教材的工具性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先有个人行为后有国家层面.这不是一节、几节课能够凝练出来的,需要融入各学科课堂、课程之中.以上,我们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活用、用好、巧用、用足”等方面探讨“用教材教”的 问题,基本点是以教材为“抓手”,通过“点读、点拨、点赞、点评”等方法,盘活“数学育人”一盘棋,统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数学学习,可以迁移应用到数学的各个教学内容;核心是“要以掌握数学‘双基’为载体,发展学生探寻数学知识的来源,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认识现实世界、发现客观规律的智慧”[5],逐步内化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乘新一轮课改的东风,立足课堂这个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加大数学德育精品课程的开发力度,“用教材教”,盘活“数学育人”一盘棋,使更多的学生亲近数学课本、亲近数学,不断地从数学课程里获得智慧和力量,内化为他们为人、处事、立身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和基本态度,让更多的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参考文献:[1] 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续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5):2-5.[2] 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3):2-5,11.[3] 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阳志长.做好“四点”文章,激活创新思维[J].数学通讯(下半月),2015(10):15-17.[5] 章建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