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原理(一)一、都市与都市发展1、都市归根究竟是剩余物资的互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都市形成和发展的主线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都市化的初始动力。都市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4、都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 30 左右。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都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6、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都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节省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7、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8、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区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从地区类型上划分,包括了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5 个副省级市,280 余个地级市、370 余个县级市。9、中型都市、小都市和小城镇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主战场;大都市是基地10、后工业社会都市的原因:制造业地位下降、经济呈服务化11、城镇经济联络:(有市场形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动、生产联络、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构造和地区间商品流动。)城镇物质联络:(是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互相联络。)城镇服务联络:(信用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交通服务)12、我国城镇差异的基本现实状况:1)二元构造;2)收入差距拉大 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都市单向流动;4)城镇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失衡。13、五个统筹:城镇、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14、都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至多-经济/社会/交通 2)平至立-立体交通/地下化 3)生产至生活 4)分离均匀质至多样15、影响都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原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原因。16、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都市化,4)再城镇化17、中国城镇化的经典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初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18、中国城镇化的现实状况: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