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_第1页
1/8
永远的校园教案_第2页
2/8
永远的校园教案_第3页
3/8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悟“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3、领悟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漂亮、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板书同学回答) 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 (一)背景资料 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判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文学讨论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 50 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 1898 年 12 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 年 5 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二)课文研读 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还有哪几个词你发现它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要求去数,凭感觉说出即可) ——永远,种子、燕园…… (2)作者在文中有没有介绍校园风光,整篇文章是否单纯介绍校园风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有,前五个自然段。但不是单纯介绍,从第 7 自然段开始写的是精神上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永远的校园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