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怎样加强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的,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整的措施、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种完整、严密的互相联络、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按其控制目的的不一样,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增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的的实既有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汇报的可靠性。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重要表目前:一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的;三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四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种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获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规定,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成一种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定,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主线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取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伴随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经贸委公布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汇报》,我国中小企业以其 48.5%的资产,安顿了 69.7%的职工就业,发明了57.1%的社会销售额,还为国家发明了 43.2%的税收。事实也证明,但凡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好的地区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江浙、广东地区可为例证。 不过,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容乐观。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迹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短缺经济,发展于 90 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近几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长处,相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