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班主任如何才能组织好主题班会呢?笔者认为应在认识、准备和实施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主题班会教育作用的认识 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设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班级组织、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好班会向学生传播、灌输、渗透治班方略,在与学生的研讨沟通中,让学生明确并确立班级培育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是班级管理与教育中的主体,老师要在班会活动中了解他们的自我管理需求,关注他们接受教育的情绪,认可他们自主教育的风格与形式,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自我提高,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动并激活学生自主教育的动力系统。 3。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 班会是活动类教育课程,它的开展就是师生间双方或多方的参加和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沟通可以实现师生间、同学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会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4.能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是老师对学生施加连续不断的系列化影响的过程,但同时又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班主任在班会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不同侧面的专题教育,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选择恰当的主题和合适的类型 1。主题的确定。 班会是课程,是结合学校或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主任主持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或班级特色教育课程。选择班会的主题,就是确定教育的目的,确定会议的灵魂。因此,开好主题班会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就是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确定主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原则。从本班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主题,就是要突出本班学生思想教育的特色与特点,要反映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典型思想问题。这就像治病要对症下药,只有“药方”对路,治疗效果才好。 (2)主题教育的计划性原则。班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组织上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计划,并在其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行层次、实践能力,选定教育主题,努力实现主题教育的连续性、系列化,确保学生的品德修养从思想操练开始,在行为实践中提高. (3)主题教育的时代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