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一般来讲,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 文化 和社会取向,为培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 执行 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 实施 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制造和调整。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学生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5.赫斯特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_道德_推断和意识、_美感__经验、宗教主张、哲学理解。6.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理论基础层面,另一类侧重具体设计前的方法技术的难备。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讨论,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老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2.20 世纪 70 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老师的进展就没有教育的进展,而且进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判实践.二、单项选择题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讨论,也更注重( A ),以及实施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表现.A.实施过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成果 D.教学环境2.讨论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B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3.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