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我国农业经营制度

第七章--我国农业经营制度_第1页
1/7
第七章--我国农业经营制度_第2页
2/7
第七章--我国农业经营制度_第3页
3/7
*第七章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第一节 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查《农业经营制度》、《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讨论》第五章“三个飞跃”)(三)农业经营形式的特点1、农业家庭经营形式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特点。2、联产承包的形式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特点。3、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有限性,使得农业经营单位必须拥有一定规模,才能达到规模经济效果。第二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查《农业经营制度》)第三节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与运行机制(查《农业经营制度》)第四节 农村私营经济的进展政策(查《农业经营制度》,李燕凌关于“非公有制林业”论文)第一节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一)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利用传统组织资源和制度资源保护农业,避开走西方国家农业先衰落再由工业“反哺"的老路,已经被认为是重要的进展经验。中国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实证过程也可以说明,利用传统资源,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重建双层经营条件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决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十几年以来日趋复杂的财产关系问题,进而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保障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地位,乃是现阶段切实可行的政策选择.遗憾的是,这种维系中国传统农业稳态结构的制度特性,使产权完全排他性质的“独立经济主体”、与之对应的市场交换关系和市场化的企业制度等,至少是在现阶段显得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农村社区经济现实。同时,本项讨论认为,假设到下世纪中叶这样的长程式来看,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仍不能根本必善;那也就总味着小农村社条件下的农业经济,只能做出与西方市场经济不同的基本经营制度选择。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引起的组织制度变化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一向是以氏族村社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而在五十年后期从高级社向人民公社跃进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所提出的“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则试图以其“大"来打破氏族村社制度的血、地缘关系制约;以其“公”来打破小农经济的财产关系。但是小农村社的消极抵抗造成的 1959-1961 年连续三年粮食减产,还是近使这种高度集体化退回到“队为基础”,即村社为基础;和“三自一包”,即部分的小农经济.因此,高度集体化(1958-1962)实际上只实行了不到 5 年,相对于漫长的小农本社制的农业文明史而言,只是短暂的一瞬。 以人民公社六十条为代表的农业基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我国农业经营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