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诉我们: 这种持久的欢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漂亮,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凡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老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欢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 经典 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欢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老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假如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 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 在 49 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 85%以上”的篇章背诵。 多么聪慧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老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老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沟通,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漂亮。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 内在和谐 宽容大度 。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判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 从文革时被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假如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