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问题探讨是讨论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要把讨论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老师就必须抓住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性学习。这不但要求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性学习。还要求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受时间限制,这更要求历史老师要特别讲究组织课堂研讨的艺术,充分利用 45 分钟时间。 关键词问题探讨讨论性学习历史课堂教学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讨论性学习既是讨论型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从具体方式来看,问题探讨是讨论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在讨论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一个课题(专题),即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以正迁移,创新意识得以进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征得以体现,这正是讨论性学习的目的。 所以,我认为要把讨论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老师就必须抓住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性学习。老师要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老师除了以讲座、案例介绍、参观访问等方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了解讨论的一般步骤外,更要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提供材料,形成问题情境,鼓舞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或提供他人的讨论经历、经验让学生加以观察模仿。只有在老师的引导、指点、帮助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才能不断拓宽,逐步进展,并由老师的帮扶引导走向独立探究。 讨论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所蕴涵的思维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显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性学习。老师提出的问题,既要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使学生开拓思维、培育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 一是以教材为依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不断探究新知识,进而掌握“双基”。即应该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预设的、即兴的问题或“火花”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培育学习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题习惯。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前,给学生布置 3 道预习题: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