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货币主义讨论论文 1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 1964 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 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进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 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早在 1956 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的讨论》中就认为。正如我们所知,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历史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进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把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数量论”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现了。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是这个命题的早期解说者。在休谟看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是由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金属、纸币)总量决定的,所以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总量,就代表了流通中所存在的商品总量,在商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假如货币总量减少了,那么全部商品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