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教学艺术素养培育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课堂讲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同其在人们交往中的重要性一样。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语言必须把思维、交际、知识、信息和制造融为一体[3]。教学语言要有鲜亮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准确与精炼的特点,即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开啰唆和概念循环;避开“口头语”和用词不当的“病句”,务使自己的语言通顺,语句完整。用普通话授课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但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此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面对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语言用普通话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避开教学语言太地方化。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语言,自然影响了教学效果。老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老师通过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运用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老师要善于使用给予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老师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趣。语言运用得好,会有愉悦、美感作用和批判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奥妙和思想的哲理。幽默能使教学气氛恬静而又活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不把学习当做负担。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老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深化浅出地传授科学知识。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语言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而老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缺乏语言艺术修养的人,很难做好老师工作。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以外,还应将科学知识以美好和富有感染力的传授方式艺术化[4]地再现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艺活动,它是保证老师上课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老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反馈,观察学生听课的面部表情,推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程序与教学方式。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