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讨论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作为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项业务行为,影响着包括防范风险和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的多项环节。故在实务操作下不断加强二者间的协调以修正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核算“两张皮”问题非常关键。这是高校适应新会计制度更加科学、法律规范、详尽要求的必要举措,也是以此提高和完善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不可忽略的重点和要点。 【关键词】实务操作;高校;财务预算;会计核算 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是分别针对未发生的经济活动和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计划与事后结算行为。前者作为高校开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是高校下一经济周期中各项行为的规划且以货币进行体现,涵盖预算资金收与支两个范围且指明收与支的方向。后者则是本经济周期结束时进行的汇总、整理与结算、分析,虽同样以货币进行体现,然却是终期的归纳、核算。因此预算是核算的指导与前提,核算则为预算提供确切、客观、具体数据,使预算得以进行。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同属经济活动两个方面,二者本当彼此守望、互为依托且相互促进。但在实务操作上,长期以来相对陈旧的行为模式却使预算和核算在协调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距,甚至导致高校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两张皮”现象。比如在经济活动周期上,会计核算往往实行一个自然年即为一个会计周期的原则,而原本应当处于会计核算前沿的财务预算通常从编制到批复会从上一年度十月左右持续到当年的三、四月份,之后才开始具体施行。由此必定导致预算未曾完成,会计核算就已实际执行的状态。再如自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包括高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明细早已统一到了“目”位,然而众多高校财务预算却依旧只到“项”而无法明细到“目”。预算项目的“粗”和核算项目的“细”之间出现的不对等情况自然会造成预算支出难以确定内容的问题,甚至是预算找不到核算对应科目的困境。这便给核算方调剂支出、串支项目或随意延伸支出项目内容提供了可能。而由于预算和核算项目缺乏统一性与关联性,则极易使预算在事实上被架空而影响执行效果。 二、实务操作下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策略 (一)统一口径、加强管理、优化制度。要使高校预算与核算更加协调一致以提高资金收入活动的成效性、安全性与科学性,就需要从源头加强管理。也就是在经济活动周期、科目设置等多方面统一口径、优化资金管理制度。比如现有的预算编制到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