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探讨 摘要:分层教学是考虑个体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分层人才培育目标、搭建分层教学课程体系,并提出分层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响应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号召。 关键词:高职;多元智能;分层教学;会计 分层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国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基础等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国外的分层教学最早出现在 1868 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根据学生能力分班(组),给予不同教学指导,这是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纵观国外分层教学从产生、初步进展、衰落、恢复到繁荣与多样化的进展概况,分层教学模式在经受各种争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趋向科学化、个性化和全面化[1]。本文将从多元智能视角出进展开对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1 多元智能理论 1983 年,Gardner[2]明确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人的智能表述为 7 种,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1995 年,他又在这个名单上加上了“自然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多元的,是一组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制造性和开发性。加德纳认为在给予每个智能元同等注重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差异性。个体的多个智能元有的表现突出,有的表现薄弱是允许的,并且这种存在使得激发潜在智能元的制造性和开发性变得有必要。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生产或制造出具有社会价值、有效的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个体智力高低的标准,而不是单纯看个体有多聪慧。 2 高职分层教学讨论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自主招生、高考录用的普通高中生、高职考试招收的中职毕业生和职业高中生、中职注册生(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免试)、自办五连专(中专+大专 5 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在职人员(二元制)。鉴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可以考虑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探讨中,以公共课程的讨论居多。作为全校学生都要修读的课程,学生整体差异性较强。学者对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证讨论发现,分层教学使学习基础和需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了各自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有益于促进老师综合能力的提高[3-4],并指出英语分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保持分层体系的动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我要学”的活跃性[5]。高职院校的数学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