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教学证券投资论文 1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内涵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美国许多教育学家觉得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来推动美国教育的进展。在这一背景下,斯派蒂在 1981年首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并且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讨论,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国各州也相继运用这一理论来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宾州在推行成果导向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具有代表性。宾州在 2001 年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基本的能力,保证教育的公平[3]。斯派蒂 1991 年在其著作中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了解释,其认为成果导向教育是“对资源和系统的调整,使之清楚聚焦于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实质性经验”。因此,成果导向教育重视学习以后所获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者运用所学内容确实能做什么。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学习成果决定学习过程,课程教学应该以学习成果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成果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成果导向教育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个目标、两点需求、三个前提、四个支持和五个步骤[2]。具体说一个目标是指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能力。两点需求是指明确学习成果,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能用学习成果来引导课程设置。三个前提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成果是因人而异的;学习成果的获得具有递进性;学校应该给学生学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得成果。四个支持是指要明确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习成果反映学习过程;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实践保证学生成果的获得。五个步骤是指确定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成果为起点设置课程;课程的自主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成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获得。成果导向教育关注学习获得,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对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使职业院校在培育学生技能和素养的时候关注所有学生而非个别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成果导向指导下,课程教学应该明确学生学习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并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 2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下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目标模糊。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培育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人才培育目标模糊,这就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