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研究_第1页
1/13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研究_第2页
2/13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研究_第3页
3/13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讨论 摘要:在高职院校积极探究并实践通识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校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对提高高职人才培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途径的可行性讨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进展和个性培育,能够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均衡进展。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可行性讨论 一、课题讨论背景与现状分析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称“通才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全面进展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教育。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随着近代机器大工业进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分,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对大学(特别是技术学院)的人才培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促成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育的反思。20 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在1945 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将通识教育定义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它能够“给予人们在生活中必备的各种知识、能力、思考、信念、修养以及培育情感和智力全面进展的人”。国内的教育先贤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看出了纯粹的专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的缺陷。开始呼吁在大学推行帮助学生全面进展的通才教育,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倡“沟通文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明确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观点;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追求“养成宏正通达之士”的目标;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则倡言“所有的人文学科都应该丰富年轻人的性格”等等,都可以说是早期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启蒙。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理论讨论和教育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已成为国内大学教育教学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识教育也是未来教育进展的一种趋势。已形成国内教育界的共识。自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期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以来,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迅猛进展。短短二十多年的进展历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已经稳稳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育了数以亿计的高素养劳动者,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跨越式进展,对职业教育理论讨论滞后于教育实践的进展。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对毕业生的走访调查,发现毕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