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 苏联 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这是苏联在二战时期装备的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榴弹。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全弹长 383 毫米,战斗部直径 93 毫米,重量 1200 克,内装 612 克 TNT 炸药。比起普通的手榴弹,它的质量很大,所以需要很大的臂力才能投远,一般体力的士兵投掷距离在 1520 米左右。由于投不远加上爆炸威力大,士兵在投出后必须隐蔽。上面这张图是 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教学模型的剖面展示。可以看到 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内部主要零件的结构和相互位置。在这里击针和雷管之间用击针簧隔开,雷管底部有螺纹与结合螺螺接,平常雷管通过保险销和定位片固定,构成平常保险。保险罩和布尾托盘之间压有保持弹体稳定飞行用的布尾,布尾用布尾簧压紧。保险罩通过外插保险销和保险片与木柄之间互相固定。平常为了安全,发火用的雷管不装在弹体内,而是另外保管在密封盒内。在使用前把手柄和布尾组件旋下,露出雷管孔,将雷管放入雷管孔中再旋上手柄和布尾组件。此时手榴弹就进入战斗状态。 使用时握住保险片,拔出外插保险销用力投出手榴弹,出手后保险片脱落,保险罩失去保险片和外插保险销的固定,被伸展的布尾簧向后弹出将布尾拉伸,起到使弹体稳定飞行的作用。由于布尾展开后保险销失去限制,从保险销插孔内自由脱落,此时雷管的固定被解除,仅仅通过击针簧支撑着。当弹体撞击目标时,雷管因为惯性作用压迫击针簧撞击击针,发火引爆弹体装药,在炸药爆轰作用下药型罩形成金属射流击穿装甲。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对均质钢装甲的破甲深度为 75 毫米。 由于 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体积大重量大,破甲深度却不高(主要原因是药型罩设计不合理),所以苏军在二战后很快将其淘汰,取代 RPG43 的是 RKG3 反坦克手榴弹。 在 1950 年 1953 年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联合国军占优势的坦克装甲力量,急需装备反坦克武器,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也被大量提供给志愿军用于反坦克作战。除了打坦克,志愿军还将其用来炸土木工事和杀伤集群目标,由于 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装药量大,爆炸威力大,一颗就能炸毁一个地堡或者杀伤一个排的敌军,所以在后期的阵地防备战和短促出击拔点作战中成为了志愿军战士喜爱的杀敌利器。除了进口外,新中国也曾经仿制生产过RPG43 式反坦克手榴弹,定名为“反 43 式反坦克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