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藏宝图生老病死,一切顺其自然我们在了解了人体生理之后,会发现,人体是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的,而且这个规律是永远不变的。在人的一生这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又会给生命造成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在《灵枢·天年》中就记载了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巩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说,人体气血的盛衰,以及生老病死的规律是怎样的?岐伯说:到 10 岁的时候,人体的五脏已经安定,血气也顺利流通了,生发之气自下而上,所以喜爱四处活动。到 20 岁的时候,气血逐渐壮盛,肌肉成长更加壮盛,所以更能四处奔波。到 30 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处于大定的状态,肌肉更加壮实。所以精神十分旺盛。到 40 岁,五脏六腑以及十二经脉,都已经壮盛到了极点,物极必反,衰退开始,皮肤也开始渐渐地有皱纹出现,昔日的红光满面已开始减退,也出现了“早生华发”,所以,人到 40 岁,就不那么爱漂泊了,渐渐地有点喜爱宁静了。到 50 岁,肝气首先出现衰老的迹象,胆汁分泌也减少,视力也不如从前。到 60 岁,心气开始衰老了,时而心情苦闷,忧郁,血气运行逐渐怠惰,所以常常休息。到 70 岁,脾气开始衰老了,皮肤也开始枯槁了。到 80 岁,肺气开始衰老了,肺藏魄的功能也逐渐丧失,记忆力开始衰退,常说错话。到 90 岁的时候,肾气开始衰退,其余四脏的气机及功能都已经衰退了,十二经脉也逐渐空虚。到了 100 岁的时候,五脏都衰竭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和神气也慢慢耗散了,只留下骨骼空架了,寿终正寝。世界卫生组织将 44 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 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 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这大约也与《黄帝内经》是吻合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慧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