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情商与德育讨论摘要:我国的医学生情商水平的现状决定了有必要加强其情商教育,本文着重探究了情商与德育的相关性和情商能力内涵。在德育教育视野下,情商教育的实质就是如何能把医学生培育成有自信、有自知、有自励的人,使他们身心和谐,面对社会激烈竞争能够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关键词:医学生情商德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2024 年 5 月,习近平主席在天津某高校和毕业生座谈时指出,进入社会后情商很重要,大学生需要有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有关情商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发现情商水平的高低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尽快融入社会和取得成功。而传统的医学教育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外,忽略了情感因素的培育。本文以医学生为例,分析他们的情感水平现状,探讨情商和德育的相关性及情商能力内涵,帮助他们提升情绪的感染力,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学习中、工作中走向成功。一、医学生情感水平现状医学生学制五年,学习压力大,面对一些生老病死的课程案例。走出校门后,医生职业的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双重特性要求自己控制情绪。可部分医学生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较差,常常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变得冲动。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毕业后的职业特性,医学生承受着更多来自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加上我国传统大学生德育重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重视对理想、道德方面的培育,较少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同时医学生的学业周期较长,最后一年还要到医院实习,他们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假如自己不能很好控制,就会让性格变得暴躁,会对他人缺乏包容和同情心。现在的大学生包括医学生,大部分是 1987~1994 年出生的学生,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经济条件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团队合作能力较差,但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合作已成为从国家到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所以培育医学生的合作精神才能让他们在走出校门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医学生由于毕业后职业的特点,走出校门后应该善于换位思考,除了在医疗活动中要居于主导地位,还要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善于和医患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艺术,能换位体会患者就医时的恐慌和被重视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二、情商与德育相关性讨论情商其实就是情感智力商数,是与智力商数对应提出的,199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