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 年),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 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 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所以对政治事件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无望的个人。“英国德语作家、评论家埃利亚斯?卡奈蒂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 最令人吃惊的是卡夫卡如此驾轻就熟地掌握的另一种手法:变化成小动物。这种手法通常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卡夫卡 可以说以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进入了中国文学之列。18 世纪以来欧洲文学一再采纳”中国的主题,但是卡夫卡是西方可以提出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的唯一作家 。卡夫卡写过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小说,如《杂种》、《家长的忧虑》、《致某科学院的》、《一条狗的讨论》、《地洞》、《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豺豹和阿拉伯人》、《猫与鼠的对话》等,其中还有大家最为熟悉的《变形记》。卡夫卡的这些小说与中国文学的某种相似特征早已被某些学者注意到了,我国著名学者钱锺书在他的《管锥编》论《焦氏“”“易林》之《旅》,阐释 言如鳖咳,语不可知 时,顺手就引用了卡夫卡的小说, 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写有人一宵睡醒,忽化为甲虫,与卧室外人应答,自觉口齿了澈,而隔户”听者闻声不解,酷肖薛伟所遭 。上面那番话以后常常被专家学者加以引用,似乎已经成为无须证明的定论。然而,卡夫卡“”如何掌握了这种中国式的 变成小动物 的方法呢?他是怎样进入中国文学之列的?为什么“”“”说他是属于中国的 唯一作家 ?卡夫卡是否阅读过中国的这类 变成小动物 的小说,并接受过其影响?这些问题波里策及其他学者均没有,或少有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在中国文学中最集中体现 变成小动物 小说特征的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而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文节译本,并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卡夫卡 如此驾轻就熟地掌握了 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 的 变化成小动”“”物 的手法,就不再那么 惊讶 了。1913 年 1 月 16 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提到德“国宗教神学家布贝尔,说他懂中国故事,他出版的《中国鬼怪和爱情故事》, 据我所”知,这些故事精妙绝伦 。1914 年耶那一家出版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