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镇荣珍藏南洋史料展观后一我又到曼谷了。前次来时,萧汉昌先生与张仲木先生告知奇石馆即将有一个“南洋史料”的展出。回来后不久即接获奇石馆主人周镇荣先生的邀请函。随着周馆主及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先生的致词完毕,引颈以待的参观者涌向一个个明亮的玻璃陈列柜前,饱览这难得一见的南洋史料。二黎毅、倪长游、陈博文与白翎等皆对泰华文学开展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对我细说泰华文艺当年的风光盛况。如今面对着玻璃柜中展出的泰华旧书老杂志,既感亲切又心有哀戚。看着这些在当年风云不定的年代他们曾经投过稿,或亲手编辑出版、阅读过的书籍、杂志,那远去模糊的记忆,又慢慢地显现。那年代常常见面,或是素未谋面的文友的熟悉名字、面孔逐渐出现。当年凭着年少意气、“愚勇”可嘉战天南的热诚,挥笔疾书。昔日奋战的伙伴安在?而今仅存稀珍文物尚在人间。往者已矣!我能感受老前辈们内心滴着血泪颤抖的心弦!三泰国讨论学会曾经为姚楠先生出版了《南天遗墨》。周镇荣告知展出的这批南洋史料大局部为姚先生归山道后馈赠的藏书。庆幸啊!这批史料没有毁于人祸!姚教授生前从事南洋讨论。他 1940 年与郁达夫、许云樵、张礼千、刘士木等人创立南洋学会于新加坡。可惜次年日军南下,新加坡沦陷。姚楠、张礼千等人回到中国,南洋学会临时迁往暨南继续运作,出版了九部“南洋丛书”。这些书在新马地区可说是凤毛麟角了。这次有幸在玻璃柜中见到的有:《中南半岛华侨史纲要》《倭寇侵略中之南洋》《英属马来亚地理》《滇缅划界图说》《马来亚华侨史纲要》《马来亚华侨经济讨论》等。笔者这次所见泰华史地讨论刊物有:30 年代末的《泰国讨论》、40年代的《中原月刊》《中暹学报》〔笔者所知,仅出版 1 期〕、《曼谷杂志》。当然,还有其他新年特刊、纪念刊。50 年代的文艺杂志诸如《热带风》《华侨新语》《半岛文艺》《灯》《七洲洋》等刊物,也陈列柜中。四这次的展出,内容多为南洋史地、社会科学范畴的史料,泰华文学文艺方面那么少。据周馆主说,那是因为他过去一直以史地、社会讨论为搜集重点,而忽略了文学的题材。他表示将扩大这一领域的搜集。据笔者了解,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初的泰国华文书籍杂志文献,曾经印量数以千计。流布泰国本地之外,普及新加坡、马来亚、香港等地。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天灾、人祸,大多已绝迹。遗留至今的极为稀少,且纸质风化碎裂,难以翻阅。能存“孤本”已是祖宗有灵。有许多都只能从前辈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