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模式的再思考摘要:本文以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模式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习得方面在态度、策略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提出对这一能力培育模式的中国化改造,照顾学生的面子,激发学生好胜心,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获得初步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模式0 引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到底让学生学到语言能力还是交际能力。随着交际法的日渐盛行以及对于语言和文化关系讨论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后者。1995 年,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美国外语教育标准”中将社会文化知识教学明确规定为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1]。2024 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也明确了大学英语以跨文化交际为其主要内容之一[2]。然而,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根据传统外语教学的路子,大量讲授语法,导致了在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欠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及关注的角度不同,学者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都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语用能力。基本交际能力有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能力、言语行为能力和交往能力之分。社会文化能力通过交际策略运用水平来体现。跨文化语用能力则包括目的语文化知识、文化常识、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敏锐性。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获得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模式。因为学者们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所要解决的任务不同,他们提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还有就是文化我族中心主义作祟,许多学者未能觉察具体模式背后的文化逻辑,导致他们认为普遍适用的模式事实上在有些地方行不通。1 国内外相关讨论Chen 和 Starota 所提出的这个含有四维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模式中,每一个维度又包括了许多内容。就个性品质来说,这一维度包括自我揭示(elf-dicloure)、自我意识(elf-awarene)、自我概念(elf-concept)和社会关系(ocialrelationhip)四个层面。自我揭示反映个体向交际对象以公开\得体的方式展示自身信息的意愿度,它所揭示的个人信息必须是重要而且听话者此前所不知情的,这才能给对方一种真诚和觉得得到重视和信任的感觉。自我揭示被认为最能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表明交际者已经从最初的较为肤浅的接触进展到了更为亲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