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恐龙再次开口古生物学家的新发现2024 年年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茱莉娅·克拉克领导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证实,他们在一种灭绝的南极维加鸟的遗骸中发现了一个最古老的被称为“绪林克斯”鸟的咽喉化石。维加鸟灭绝于 6600 万年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绪林克斯鸟在当时分布并不广泛,这表明在进化博弈中这种鸟的咽喉形成时间较晚——在其能够飞行、连续呼吸和利用多彩羽毛吸引配偶之后。绪林克斯鸟拥有坚韧的软骨组织,此次发现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克拉克说:“我们很幸运。”但是标本仍然不足以识别此类鸟的鸣叫声。鸟的发声机制极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覆盖软骨的褶皱和声道其余部分的结构等。因此,讨论团队将这个化石与 12 种现存鸟类以及一种古代水禽进行了比较,以建立该生物声学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表明,维加鸟可能发出类似鸭子或鹅的声音。克拉克补充道:“无论其鸣叫声是鸭子的嘎嘎声还是鹅的喔喔声,实际上我们目前尚未获得该方面的数据。”化石是无生命的,但又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不仅包括化石生物的形状和结构,还记录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和更微妙的生活痕迹。以古生物学的流行图标恐龙为例。恐龙的足迹化石表明,它们群体活动,共同捕猎或者养育后代(未成年恐龙的脚印分布在母恐龙周围)。保存在其毛囊中的色素细胞,让我们一窥恐龙皮毛(黑色或红棕色)的颜色,知道皮毛可以覆盖鳞片或者羽毛。即使可怕的霸王龙也是毛茸茸的。通过坚硬的化石,在过去 20 年里,科学家对原始世界中最难以捉摸和最有魅力的声音景观特征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在维加鸟之前,被称为副栉龙的鸭嘴恐龙家族一直是古声学讨论的中心。它们是以嘴巴形状命名的草食动物,但更为人所知的是其头顶巨大的骨质冠饰,像一个钝钝的角。包括人类的大多数生物使用更柔软的器官和薄膜进行发声,这些器官和薄膜往往会分解而无法成为化石。而在这一方面,维加鸟是罕见的特例,因为没有其他动物利用这么坚硬且容易形成化石的组织来发声。1931 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卡尔·威曼发现了第一个被称为“小号手”的副栉龙的标本。它生活于 7500 万年前,出土于在新墨西哥进行的一次考古挖掘。它的头骨破裂,发生了扭曲,而且一侧严重被腐蚀。目前只发现了五个小号手的头骨。声音的产生源于其生理结构:物体产生更高或更低的声音,这取决于物体运动时在空气中震动的自然速率。基于化石裂开和分裂的位置,威曼推断,当这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