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状况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状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全国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做出指导和部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行的塑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主题和使命之一。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法律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氛围。学校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书画文化、园林文化、地域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美化方面的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楼道走廊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各个班级也通过诗、书、画及手工制作等手段来营造文化氛围,办传统文化板报、建设管理小书柜是每个班级每学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建设班级小书柜中,各个班级将学校集中配备、学生自备与班级经典诵读内容有机结合,丰富经典藏书,拓宽经典诵读范围,增厚学生国学知识的积淀。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注重积累。 以经典诵读为特色,利用升国旗、早读、校本课程等扎实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偏重对学生的人格进展、性情修为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以年龄和年级特点确定诵读内容,包括有蒙学教育、四书五经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诗、百家姓、宋词、元曲、毛泽东诗词、小古文、诗经等。从而让学生传承中华文脉,陶冶高雅情操,获得智慧启迪,提升人文素养,让大国学在小学校里破茧。 3.与学科教学融合,齐头并进。一是与语文学科融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作为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二是与音体美学科融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个性课堂之中。三是与写字教育融合。写字教育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珍宝加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