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讨论方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讨论的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向往与追求。21 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⑴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 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进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⑶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鉴于以上的背景,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制造性,我们必须树立新的 ——学 校德育理念以学生的终身进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育为重点,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内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实践与探究,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进一步进展和完善。因此本课题所要解...